大秀场

晒一晒 图片秀
查看: 95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家丹道秘籍《道藏男女性命双修秘功》

[复制链接]

57

主题

104

帖子

104

积分

江湖少侠

Rank: 9

UID
421
精华
0
0
贡献
0
银币
171
在线时间
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20:05: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书收录了道家阐述人体奥秘和指导性命双修的内
功图书共二十五篇.其中有属于内功修炼的上乘丹法,也 有初基入手健身桂病的秘诀图识 F     有对修真养性要领讲 解的篇章,也有防止炼功出现偏差的辩答.又因人有男
女、老幼、壮弱、健病的异同,特挖掘出"女宗"入门 的修练功诀和年老病弱者入手筑基的方法,以供人们习 养.此外,书中还附有 4奇经八脉考》及图和《丹功穴道异名篇),为人们从事入体科学和医学研究提供参考和 借鉴.
全书有文有图,图文并茂.为内功修养者一一无论 是有功底者,还是初学欲识者,都提供了从起基到高层 次修炼的功法和旨要.对各方面的人、各层次的入一一 无论男女老幼均适宜.是一部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
兼具的入体科学研究图书,也是一部学术价值、资,抖价 值、保存和参考价值并存的内功修养图书.
本书经由从事古文献研究、具有探厚古文报底的专 家学者高雅峰、韩锡锋、郭守信之手整理校订.对原书 钟误之处多所订正,读者可免却文字说脱之害.






所谓道藏秘功是道家探索人体性命科学的实践和总
结.关于人体内在奥秘,现代科学尚处于探索之始,现 代医学、生理学、解剖学、对它还不能提供相应的理论 概念,其固有的指导理论则是我国传统的阴阳八卦五行 学说.所以在读本书之前,就需要对这套学说有-个概
略的了解和把握,才能照利地读通书中的内容.而不为 某些概念所困感.
所谓阴阳八卦学说,就是我国的先哲发现并总结出 来的易学理论,其概念主干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以至于六十四卦,即《易·系醉》说的..易有太饭,是 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谓五行学说,是
古人把世界的物质归纳为水、火、木、金、土五类,这 五种物质各有其独自的性庚,既互相促成,又相互制约, 相生相克而组成整个物质世界.
太极=于数字是一.对太这个慨念须从两个角度看. 一是从时间上来说的,即从事物的发展上看,太极是原 始的一,是物质世界产生之始一一尚未分出天地,还处 于?昆沌状态之时.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无名天地
之始",一一即物质世界刚刚形成出现,还不能赋予名称 之时. 一是从空间上来说的,即从事物的外部来看,把 世界、天地、万物看成一个整体、都包含在"一"内,
易学立表示太极的符号是"一"画.





虽然五行学说是从对物质世界的直接观察中得出的
索朴认识,但当它和阴阳八卦学说结合到一起时,就成 为我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传统指导理论;


尤其是运用于人体科学上,则创造出我国独特的h人崎体医


学和内功科学,进而把它上升为"究天人一体"的系统
指导理论。在历史的民河中,有相当的时期,人们对内 功修养问题,或把它看做玄奥莫测以致于神秘化,或把 它看作荒诞不经而予槟斥,真实,这里未必有科学的内
核,只是人们是否能够认识得了它.以现代"全息论"来 看,整个世界的事物都是在世界自身的运动规律支配下 产主和发展出来的,那么每一个具体事物或事物的部分
则都会具有它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全息。以生物界来说,是 从单细抱生物发展出多细胞生物、从低等生物进化成高 等生物,人则是生物界发展达到最高的运动形式.而人
在从单细胞的受精卵发育成为人的胚胎时期,实则是经 历或重演着整个生物进化的全过程。尽管人在诞生以后 全身的细抱因适应人的生存需要而分工.但人身的每一 个活细胞实际上是都具有人的全息@和潜藏着人生的活





力.而当馨炼家通过内功进行人身的自我调解,激发了 人体的内在活力,于是出现种种特异功能、出现超凡的 认识能力,所谓天眼通、天耳通等等,应该不足为怪4 至
少通过内功修养,激发和调动人体更多细胞的内在活力 和功能.对营卫人身,防止外邪伤身,促进人身健康上 是会有益的。那么先哲说的"宇宙是一天地,人身亦一
天地",虽然是譬词,可不可以启发人去联想先哲和内功 修练者们似乎是先行意识到全息论的门户了呢i
现在,许多人在探索人体奥秘和谓动人身潜在能量 的问题上挠有兴趣,但要进行这上面的实践,在吸取和 借鉴前人的经验同时,还要在阴阳八卦五行学说理论的 慨念基础上,把握其变化规则.如关于八卦的序列方位


就存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的序列方位 是乾上坤下,或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凹.m.笛,."而后天
八卦的序列方位则是离上坎下,或离南、坎北、震东、兑 西,乾坤却分别居于西北、西南。对此,理论界至今尚 说不清真原因,也没能做出令人信服的破解.然而先哲
却在内功修炼入手上巧妙地运用着它。所以在读本书时, 还要知道修炼家是怎样设譬喻辞来运用阴阳八卦五行学 说这套理论入手的.
修炼家是以后天八卦比拟未行内功修炼的人身.后 天八卦的坎卦号?为水,水性润下,其卦符号是外阴 内阳;而人体的构造和机制是肾〈按此肾应理解是泛指, 不单指为摇尿器官肾脏〉为水府,在人体下身腹部,为
生精养气之所,故用坎比拟,以冥中间的阳交喻人藏于
精水中的元气.离 e 为火,火性炎上,其卦符号是
外阳内阴s  而后天人心〈此亦泛指,不是指泵血的心
脏〉在人体上部,为藏神之所,因思虑劳识而生火积阴







〈阴液不能下返),故用离卦比拟,以其中之阴受喻藏于
识神之所的阴液.当人通过内功修练,使人体内部得到 调整和激发,而使生禀于下丹田的元阳之气得以循督脉 冲破三关上达上丹田一一此为取坎〈中阳)填离〈中 阴).同时使上部的阴液循任脉归肾府一一此为坎离交
擒,从而经络通畅,阴阳沟通,精气运行,营卫人身.以 卦交看,正是坎中阳交入于离中,离变为乾;离中阴天 下归坎中,坎变为坤.则坎离交娟、周天运行,使人身
恢复为乾坤正体(参阅坎离颠倒,后天变先天图)一一
乾居上而坤居下,符合先天八卦方位屈,即与天居上而地
居下相符合。囱此而炼,使人身元气不散,营卫周身,即


所谓由后天而修复成先天.
但按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则现存的天地亦为后天.而


其探究的先天,则是混沌之前的"道",故在人返ea…川先n, 天之后,于道来说仍为后天,并未到达真理e   当更进一层,使 乾坤交擒,精化气、气化神.神凝聚不散而结成灵丹一一 按乾坤交婿,则不是以卦受交替或结合,所谓化气化神,
当是乾凝蜻三阳交还原为纯阳,坤凝结三阴交还原为净 阴,阴阳更行交缩,其以图说则为太慑图,所谓"一阴 一阳谓之道"是也,于修炼家则谓之曰"炼神还虚、炼 虚合道"是也.对这一层理解,请详观内封环衬上所印
的伏辈八卦太极图〈此图是南京大学李士澄教授对古太 极固的形成及其意义进行科学分析考证而绘制的,曾博 得众多著名学者关注和好评。因其内含丰富J 故本书予
以借用,以广其学).太极圈,据说是出自五代道士陈传 之手.对天地消息.阴阳消长、日月盈亏、时节变化,尽 给予慨括,可说奥妙无穷,所谓"与天地准",以此图最
为近之。李士澄先生所做的这份图,可以说是在阐明陈



持太极图的内函,使人能从难入易读识太'极图所包含的
易理学问.
至于探索人体科学的内功修炼者所总结的鼎妒药物 火候和元气运行、结丹做脑等的术语,相信读者在读本 书之后,将会自行理解的.
不过,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 有机体,所以修炼者说的筑基下手的气穴丹田,虽有其 方位.但却无实处,故喻之为"从有入无";而化气化神 之后的玄关玄窍,则虽无方处,但却有其景象,故喻之
为"从无入有".对此则不入其境,难识其情,读者勉之. 本文所述,只不过是为人门者做个路径导引,事实上并 不一定都符合阴阳八卦五行学说的旨耍,用意不过是希
望以此假而使读者得其真,读者读入此书之后,对此导言弃之可也.


道藏男女性命双修秘功-高雅峰.扫描版.part3.rar (1.8 MB, 下载次数: 578)

道藏男女性命双修秘功-高雅峰.扫描版.part4.rar (1.8 MB, 下载次数: 147)
道藏男女性命双修秘功-高雅峰.扫描版.part5.rar (1.8 MB, 下载次数: 166)
道藏男女性命双修秘功-高雅峰.扫描版.part6.rar (99.1 KB, 下载次数: 104)
道藏男女性命双修秘功-高雅峰.扫描版.part1.rar (1.8 MB, 下载次数: 198)
道藏男女性命双修秘功-高雅峰.扫描版.part2.rar (1.8 MB, 下载次数: 163)


下载必读:
此分享的资料都是分卷压缩的文件,
“分卷压缩”“分卷压缩”“分卷压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文件太大无法上传,所以被我压缩为几个小文件上传,一本书里的几个文件要全部下后选中下载的全部文件右健解压,另外不要用手机解压!!!有问题的可以联系我!!!


本帖的地址:http://gudaimiji.com/thread-35014-1-1.html

5000G本古籍古书资料打包提取 https://pan.baidu.com/s/14d--jAK0Sh_npVInyYZxmQ 提取码: mawx


2、梅花易数紫微斗数奇门遁甲易经易学六爻占卜算命看相法术奇门大六壬。

3、风水大师家居风水阴宅风水寻龙点穴阳宅风水风水墓葬建筑风水分金定位风水玄学。

4、中医古籍中医针灸中医穴位中医脉学中医方剂中医医案中药本草中医经方中医秘方。

5、道家珍藏道家功法道家丹道道家法术道家符咒 道家养生道藏双休道家修真道家卜算。

6、古籍藏书古籍医藏古籍儒藏古籍集藏古籍诗藏古籍佛藏古籍子藏古籍史藏古籍道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Copyright © 2001-2012 | 古秘籍网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5016833号-2 ) | GMT+8, 2024-12-22 18: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