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 后世称李昌谷。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只做过3年奉礼郎。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有诡奇之才。李贺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个人发愤抒情,写神仙鬼魅的题材和咏物等其他题材,其中对于黑暗现实的讽刺是李贺诗歌最重要的部分。其诗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惨淡经营,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唐以后则更是传唱不衰,可谓“历经千载”、“倾倒百世”。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刘克庄、谢翱,元人杨维桢,清人黎简、姚燮,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李集世所通行者为《昌谷集》、《李长吉集》,《歌诗编》行世者罕。《歌诗编》宋代曾有刻本,今仅见清初钱氏述古堂影宋抄本。该抄本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与此蒙古宪宗六年(1256)赵衍刻本行款不同,知此本当属重刻本,而非翻宋本。
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成吉思汗统一了大漠南北各部,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将燕京定为中都,政治中心南移,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升中都为“大都”,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历史上将改国号为 “元”之前称其为蒙古时期。受宋、金、西夏等地刻书事业的影响,蒙古时期的刻书事业也逐渐兴起。《歌诗编》四卷,系当时燕京(今北京)地区赵衍刻印于蒙古宪宗六年。赵衍后序称:“龙山先生为文章,法六经,尚奇语,诗极精深,体备诸家。”“龙山入燕,吾友孙伯成从之学。余继起海上,朝夕侍侧,垂十五年,诗之道颇得闻之。”“双溪中书君,诗鸣于世,得贺最深。尝与龙山论诗及贺,出所藏旧本,乃司马温公物也,然亦不无少异,龙山因之校定,且曰喜贺者尚少,况其作者耶!意欲刊行,以广其传,冀有知之者。会病不起,余与伯成绪其志而为之。”“双溪中书君”指丞相耶律铸;“龙山先生”指吕鲲,皆元初人。这是此书刊于赵衍之手的直接证据。
赵衍为今河北秦皇岛碣石人,故亦称北平赵衍。《元史·耶律希亮传》说:“耶律希亮,字明甫,楚材之孙,铸之子也。初,六皇后命以赤帖吉氏归铸,生希亮于和林南之凉楼。”“宪宗尝遣铸核钱粮于燕,铸曰:‘臣先世皆读儒书,儒生俱在中土,愿携诸子至燕受业。’宪宗从之。乃命希亮师事北平赵衍。时方九岁,未浃旬,已能赋诗。岁丙辰,宪宗召铸还和林,希亮独留燕。”由此可知赵衍乃鸿儒硕学,丞相耶律铸之子曾师事之,并主持刊印《歌诗编》。此书版印极为精美,是北京地区早期书刻的上乘之作。
此书为蝴蝶装。书中钤有“汪士钟印”、“虞山瞿绍基藏书之印”、“祁阳陈澄中藏书记”等印,有黄丕烈跋及陆拙生题款。黄丕烈谓此书为金刻本,非是。此本为现存《歌诗编》的最早刻本,也是海内孤本。迭经黄丕烈、汪士钟、瞿氏铁琴铜剑楼、陈澄中等名家收藏,流传有绪,弥足珍贵。目前此书正在“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上公开展出。
|